为深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精准把握理想信念的核心要义与影响因素,近日,我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内实践活动——理想信念影响因素鱼骨图绘制大赛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,化身“理论研究员”,在思维的碰撞中勾勒理想信念的成长脉络,让课堂学习焕发新活力。
活动伊始,授课教师刘丽结合课程内容,以“理想信念为何能指引人生方向”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从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时代等多个维度展开思考。随后,各小组迅速进入研讨状态,成员们分工协作,有的负责梳理理论要点,有的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,有的则专注于逻辑框架的搭建。

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作品,结合鱼骨图阐述本组对理想信念影响因素的理解。“我们发现,时代发展需求是理想信念的‘指南针’,个人努力则是实现理想的‘发动机’。”一组同学的分享引发了全场共鸣。刘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,肯定了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深度思考,并结合图表对理想信念的形成机制进行总结,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理论逻辑,强化对“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”的认知。


此次课内实践活动以鱼骨图绘制为载体,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向传授模式,让学生在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中深化了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。我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始终坚持“理论联系实际”的教学理念,通过开展实践探究、案例分析、主题辩论等多样化活动,让思政课堂“活”起来、“实”起来,切实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。